PgMP项目集管理
收益管理

苏金艺:PgMP认证备考历程回顾与经验分享

作者:项目管理者联盟

发布时间:2014/5/14

  苏金艺 项目管理者联盟PgMP培训班第三期学员,于2012年年底通过PgMP认证。感谢苏金艺回顾备考历程,供大家学习分享。

  不过新的PgMP学员在吸收本文的经验需注意几个问题:

  1.从2013年11月1日起,PgMP认证取消了第三步评估,即MRA评估。目前PgMP认证包括2步:第一步 Panel Review 第二步 笔试。

  2.从2013年12月份开始,PgMP笔试的考纲与笔试题目以《项目集管理标准》第三版为主体内容和依据。

  3.项目管理者联盟的课程设计、教材配置、授课形式等进过两年时间的优化,现在已经非常成熟,与前几期已有区别,更成熟。更科学。

  时间是世间最敬业的,一时没曾停歇地就奔到了2013年岁末。受项目管理者联盟邀约,写一篇PGMP认证考试心得,才不由得回头再思量,发现通过PGMP认证已经整整一年了,但备考的经历却还在心底难以完全忘怀。

  坦白说,去年参加PGMP考试纯属偶然。在前几年从事质量管理体系与运营工作时就在苦苦寻找能够给自己帮助的系统知识,但找到PGMP却着实让我惊喜。个人评价自己,是一个对各种系统化思维极度狂热的人。原本在去年年度计划中想要深入学习供应链管理并取得认证,但由于年中面对太多家里家外事情对日程的冲击,直到8月底也没能顺利全面展开学习。机缘巧合,8月份参加PMI中国大会时得知,PGMP认证在中国已经启动,索性临时调整计划,决定用两个月的时间来搞定它,来换取对自己错失计划的一点安慰。然而,远远超出自己想象的是拿到项目集管理标准一看,才发现此计划的调整堪称天意,打心底里的掠过一丝狂喜,“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就是它!”,这就是我这几年一直想找的东西啊,竟就如此突兀地出现在我面前!带着这份狂喜,开始了自己崭新的认证考试学习之旅。

  开始进入PGMP认证的学习前,我先在网上进行了一番搜索,了解到这个认证与PMP认证小有不同,没有前期的强制培训要求。但身为中国人的考试经验 “学路对准考路”促使我还是努力去寻找了一番,发现当时只有项目管理者联盟在提供这个认证的学习培训,并欣然报了名。也正是那时,通过与机构和学员的交流,知道这个考试非常难,已经有一些先行者向它发起过两轮冲锋而没拿下,而12月份考试时间在月初,备考时间短,因此,机构已经调整期望,直接按来年3月份的考试安排课程时间。大家也建议我不要报12月份的考试,稳妥些报考转年3月的考试,多给自己一些时间。可思量之下,还是决定放弃参加模考的机会只参加项目管理者联盟的三天串讲课程后,按自己的计划12月份冲一次试试。

  正式的PGMP认证学习过程,主要包括了三个部分:

  1. 按时参加了项目管理者联盟的串讲学习。由于当时课程参与者中只有我计划参加12月份的考试,因此,在杨侃老师的带领下,大家更多地将精力放在了在现实中如何理解项目集管理上。通过在课程中与老师和同学们的交流与探讨,了解到各自不同行业的困境,并试图从不同的视角来考虑问题,寻找问题解决方法,相学互长。

  2. 阅读英文PGMP标准。整个学习过程中原计划要把标准读三遍,第一遍粗读,第二遍精读,第三遍泛读。但由于自己的英文水平实在有限,阅读速度没达到自己计划水平,致使阅读任务的完成大打折扣。直到考前也只完成了不足两遍,好在第二遍不齐部分(沟通、风险与采购管理)与PMP的思想相合度很高,凭借近几年从事PMP培训时对它们的研究与理解,没有给自己造成太大负面影响。在阅读中,我每遍给自己的任务目标不同。第一遍,粗读,通过粗略地尽可能快速地阅读,了解每个章节大概在说什么事情,从整体角度上理解意图,思考后整理出标准的大体框架,形成感观认识,但并不求记忆与深入理解每章的具体内容;第二遍,精读,则是深入细致地阅读每章节,理解标准对各个内容的定义、要求以及具体的思路与观点。原本想通过第三遍泛读来深入思考和理解各个过程间的关系以及整体的思想,但时间有限没能完整进行阅读,只好在临近考前通过快速翻阅标准,凭借第二遍阅读形成的认识与理解,结合各个过程的ITO(输入、工具与技术、输出)对每个过程的信息流进行了再现与思考,找出实际项目集管理过程中各个过程间的依赖关系,并通过自己的理解,从宏观入手,分别考虑了各个领域与各个过程间的关系,把一些明显相关的过程使用一些图形工具(如流程图和思维导图)进行了表达,来帮助自己理解。这样一来,虽未能完整按自己预期的质量标准完成三遍阅读,倒也算勉强完成了自己的阅读任务,没有打击自己应考时的信心。

  4. 结合阅读进行阶段性练习。为配合阅读标准,并找到久违的考试感觉,在项目管理者联盟提供的《PGMP Exam Practice Test&Study Guide》(1)外,自己从国外请朋友帮买了两本参考书《PGMP Exam Success Series:Bootcamp Manual》(2)和《PGMP Exam Preparation Study Guide》(3)。这三本参考书各有千秋,对学习提供了不同程度的帮助。参考书(1)比较适合在第二遍阅读时边读书边做题用,其中的题目多数考核标准中的描述,与标准中的知识点直接对正,有助于巩固验证自己的阅读质量,发现错误时也非常容易在书上找到明确的对应出处;参考书(2)则加入一些对每个项目集管理过程的理解,通过小练习的方式,帮助巩固和形成过程思想,比较适合在读过相应章节的标准后再看一下,帮助自己从过程视角去形成理解;而参考书(3)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了,发现它的时间稍晚,导致得到它时已经接近考试,但却恰到好处。因为最适合用它的时间点莫过于学习后系统思考时。这本书直接对照考纲来设计,比对主任务来进行简单的理念测试后,就进行整体的模拟测试。而这本书的模拟测试题目的设计,也比参考书(1)中模拟测试题目明显更加用心,更加接近实际考试要求。

  另外要和大家说说PGMP笔试考试。整个学习过程中,提到考试时大家都公认非常之难,甚至许多人断言“没有人能一次通过考试”,而且大家公认的难点是在全英文考试的阅读量大上。但在真正经历考试并得幸运之神眷顾一次就顺利通过认证后,个人的观点与理解却与此相悖。我认为这个考试的真正难点是能否理解标准所说的事情。个人理解这套标准实际是描述从组织的高级执行层角度该如何思考,如何做事的一套思想。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如果没有做过这方面的工作,从没有从这个角度来考虑过问题的话,对其中描述的东西很难形成正确的理解。而英文只是个载体,用来传达思想而已,在考试中大量使用情景题目,阅读量虽大,但为促使各个行业的人都能够理解,使用的词汇相对来讲并不艰涩。我的英文是大学毕业后从ABC开始自学的,相信我都能应付的话,对其他从小就学习英语的人来讲应该不会是什么难题。

  那么,要想顺利通过这个考试得到认证的话,就有几个方面要注意了:

  1. 让自己站在正确的视角观察与思考问题;

  2. 适应PGMP标准的思想变化,以流程化的思维(第二版)或发散思维(当前第三版)来理解相关知识;

  3. 在考试过程中保持自信,并充分做好精力与体力准备,保持大脑适度兴奋,合理安排时间。在考试时,由于与自己的PMP学员同考场考试,自己的角色感觉一直没能从老师的身份调整到应试者,直到考试接近结束也没能达到日常学习时的兴奋程度,很是影响了自己的信心。考后了解,参加考试的PGMP同学答题速度差不多,普遍一遍答完用时3小时多点,出去散步放松一下后,再进行了简单的检查。

  最后,再要和大家说的就是笔试通过后将要面对的MRA评审了。这个评审是PGMP认证才有的,PMP认证时没有,实际上就是美国所习惯使用的360度评审。在早期的Panel review审核中会要求你提供12个参考人员,来自你的上级、平级和下级。在通过笔试考试后,PMI启动MRA评审时就会向这12个人发邮件提供个调查路径,要求他们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那个调查,调查表里会从各个角度来问他们对你的评价。大家不必担心这个评审,一般来讲它并不会因为某个被调查人给你某方面的低评价而影响你的成绩,它只考核这些人按时回复调查的比例,达到PMI要求的比例即可。因此,你需要在启动MRA评审后追踪这些人,确保他们及时收到了调查要求,并在时间界限内回复。若有问题需要及时交流沟通,解决问题。提供个小建议,国内有些邮箱地址可能会无法及时收到PMI的信件,比如网易的,所以在提供参考人员时尽量请他们提供其他的邮箱。当时我的联系人中就因为有多个人提供的是个人网易邮箱,多次沟通PMI发调查要求信都无法收到,不得不另外提供他们的备用邮箱,为此PMI帮忙将我的MRA评审时间延展加长了一周才得以完成。

  顺利通过认证的欣喜早已随时间慢慢淡去,这接近三个月的学习之旅让时至中年的我感觉新鲜而刺激,值得回味。三个月中学到的东西弥足珍贵,让我不舍再放手。今年初PGMP标准一经改版我便迫不及待地买来新版标准研读一番,发现视角保持与原标准一致的同时,新标准的思路更加清晰,也更加便于在实践中应用和提供指导。很期待随着认证考试之旅的顺利结束,正式开启的PGMP实践之旅能一样保持顺利与惊喜。尤其希望此份心得能激起大家的自信,让我有机会能与更多的人一起在PGMP认证与实践的路上充实与快乐地同行。

· 合作机构
项目管理协会
国家外国专家局
中国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
北京市项目管理协会
· 金牌客户
用友软件股份公司
惠普(中国)公司
中科软科技公司
北京汽车股份公司
· 服务概览
项目管理咨询
项目经理认证
行业培训方案
公开课计划
· 管理学院
PMP项目管理学院
项目集研究中心
IT软考学院
建造师学院
· 共创国际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顾问团队
服务案例
  站点二维码
共创国际作为R.E.P.,己获PMI批准向课程受训学员颁发PDU  京ICP备10055250号-6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64号
PMI,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OPM3, PMBOK, PMP,PgMP,PfMP,PMI-ACP,PMI-PBA and the PMI Registered Education Provider logo are registered trademarks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Inc.